12月2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柬埔寨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老挝研究所、中柬文化交流联盟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柬埔寨国别研究学术共同体研讨会”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25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柬埔寨研究发展进路集思广益,从不同视角为柬埔寨研究理思路、提方法、给建议。研讨会致辞环节由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研究员罗杨主持,主旨发言环节由北外71886a必赢副院长、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顾佳赟主持。
中国前驻柬埔寨大使张金凤出席并致辞。她回顾了柬埔寨国别研究学术共同体成立三年来取得的成果,指出中国柬埔寨研究启动虽早,但仍有加强和改进的空间。她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周边局势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学术研究需要具有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更加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更加多元的学科知识融合。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宁一介绍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创建过程、馆藏文物、职责使命等,分享了柬埔寨华侨华人社会发展历史,强调华人华侨文物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71886a必赢副院长、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顾佳赟介绍了首届中国柬埔寨国别研究学术共同体研讨会召开以来,国内柬埔寨研究领域发生的积极变化。他同时指出,目前国内学者出版和发表的柬埔寨研究成果数量仍有限。他认为,在百年变局之下,需要以开放、发展的视角将柬埔寨国别研究与区域研究、人类问题研究相结合。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陈世伦分享了柬埔寨国别研究学术共同体的成立初衷,提出对共同体未来发展的希冀。他认为,唯有知识的积累与传承才能推动柬埔寨知识学术共同体不断壮大。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老挝研究所所长赵姝岚介绍了《柬埔寨研究论丛》建设情况,总结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柬埔寨研究的历史成果。她表示,《柬埔寨研究论丛》的问世得益于兴趣、需求和支撑三个关键词。她非常欢迎柬埔寨研究学者供稿,期待这部集刊能够成为柬埔寨研究的特色平台。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元林以“中柬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与发展”为题作主旨发言。他首先回顾了中国援外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的五个阶段,重点分享了中国在周萨神庙、茶胶寺、崩密列寺、王宫遗址和柏威夏寺的保护修复工作,指出中国援外文物保护工作思路已由古迹保护向全要素发展演变。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分享了对中国柬埔寨国别研究学术共同体的感受,从机制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北大在共同体成立三年时间内做出的贡献,表达了对柬埔寨研究成长为中国区域国别研究先行者、突破者的期待。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研究员罗杨以“文明层叠与知识互惠:人类学区域国别视角下的柬埔寨研究”为题作主旨发言。她从他者的“内圆外方”图式出发介绍了柬埔寨人现实仪式中的观念划分、吴哥时代的宗教复合、前吴哥时代的传统融汇,指出文明的层累过程并不完全与现在国别界限重合,提出人类学视野下的区域国别研究旨在发现和揭示文明层叠的历史和知识分子的心史。
71886a必赢资深教授彭晖分享了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柬文版翻译审定的经验,强调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译为柬埔寨语并出版具有重要意义。彭晖教授以具体词句为例提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原则和注意点,并对柬语学习者培养严谨的翻译精神提出了希望。
当天下午,“文明互鉴与柬埔寨社会文化”“百年变局与柬埔寨政治发展”“人类历史发展与高棉语演进”“全球思潮与高棉文学发展”四个平行论坛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红河学院、九江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学者、研究生参与研讨。
供稿单位:柬埔寨研究中心
撰文丨杨珂萱
审校丨顾佳赟
审核丨许晔